根据Rystad Energy的研究,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(FLNG)在全球LNG市场迅速发展,其产能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三倍。
曾受技术和运营挑战制约的FLNG,如今已实现与陆上终端相当的利用率。随着LNG需求增长及小型气田开发可行性提升,FLNG正成为一种更快、更灵活且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,能够适应市场动态变化并释放此前难以开发的储量。
Rystad Energy预计,全球FLNG产能将于2030年达到4200万吨/年(Mtpa),并于2035年攀升至5500万吨/年,几乎是2024年1410万吨/年的四倍。2024年前投产的FLNG在2024年平均利用率为86.5%,2025年至今为76%,与全球陆上LNG设施的利用率相当。
Rystad Energy相关人员表示:“FLNG利用率正在提升,该技术在各种环境下均表现出可靠性,且经纪效益也更具吸引力。从应对加拿大审批挑战到开发非洲和亚洲的远程海上储备,FLNG目前已成为主流。”
由于没有可借鉴的实例,早期FLNG项目(如壳牌Prelude项目,由Technip–Samsung财团在韩国建造)已成为该型装置早期局限性的负面例证,液化成本飙升至2114美元/吨。然而,随着行业在运营和建设方面积累经验,每吨的资本支出显著下降,使成本与陆上LNG项目持平。
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拟建项目目前平均成本约为1054美元/吨,拟议项目Delfin FLNG的成本略高于该平均值,达到1134美元/吨,而规模相近的莫桑比克Coral South FLNG项目报告的液化成本为1062美元/吨。
然而,项目概念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。部分项目包含上游组件的复杂一体化生产设施,而另一些仅对项目规格的天然气进行液化。
与此同时,FLNG开发商正越来越多地转向船舶改造,作为新建FLNG的成本高效替代方案。例如,Tortue/Ahmeyim FLNG、Cameroon FLNG和南方能源(Southern Energy)的FLNG MK II等项目通过改装Moss型LNG运输船,分别实现640美元、500美元和630美元/吨的显著较低资本支出水平。
该系列改装项目得益于船舶模块化的球形储罐设计,可更简便地集成预制液化模块。随着未来几年预计有多艘Moss型LNG运输船即将退役,将有更多船舶可被改造,从而扩大低成本FLNG解决方案的储备。
FLNG在不同环境中展现出运营灵活性,涵盖深水、超深水油田乃至陆上供应。若某些项目陷入停滞,其船舶可被重新部署或出售,这充分体现出FLNG资产固有的机动性和适应性。
在当前能源环境下,市场虽保持紧张但面临供过于求的风险,因此首次投产的速度至关重要。延长建设周期将延迟创收,并使项目面临更高的成本超支风险。
Rystad Energy数据还显示,FLNG的交付速度显著快于陆上液化设施,这使得开发商能够更快作出最终投资决策(FID)并实现更灵活的部署。
平均来看,FLNG的新建周期约需三年,而陆上运营工厂(按产能加权)平均约需4.5年。随着FLNG逐渐成为主流,且开发商希望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并加快回报,目前在建FLNG的平均建造周期更短,仅为2.85年。